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
《金刚经》第十品“庄严净土分”

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出自《金刚经》第十品“庄严净土分”。1

原文如下:

佛告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昔在然灯佛所。于法有所得不。不也。世尊。

如来在然灯佛所。于法实无所得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菩萨庄严佛土不。不也。世尊。

何以故。庄严佛土者。即非庄严。是名庄严。

是故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生清净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

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

这一节从净土讲起,是大般若的净土,佛的净土。

所谓庄严净土就是心清净,心空。这是要达到的境界。

想要心清净,又谈何容易?

一念不生全体现,六根忽动被云遮。

在一念不生的时候,全体大用都现前,本有的智慧也现前。可是,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在忽然间骚动,便好像空中生起浮云,把太阳光遮住了。

马祖的禅堂有一副对联:

“此是选佛场,心空及第归。”

就是说:这个禅堂也是考场,是选佛的考场,心空就是净土,就考取了。

那应该如何修行呢?

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,是第二等的方法,就是“应无所住” (因为第一等方法是没有字的)。

  • “色声香味触法”,泛指一切现象
  • “无所住”,就是不被现象所迷惑,不执着于诸相
  • “生心”,就是生清净心,生平等心,生平常心

禅宗认为,人们应该超越物质世界的表象和对事物的执着,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。这种境界被称为“无住处”。2

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

应无所住。而生其心。

禅宗六祖慧能初步悟道,就是这一句话,听到了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就开悟了。

真正的清净心,不是有个光,有个境界,而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

真正的修行,应无所住、而生其心。应随时随地无所住,坦坦然,物来则应,过去不留。

心如明镜台:有境界来就照,用过了就没有。

禅宗强调,人们应该不断地观照自己的内心,去除所有执着和偏见,让内心达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状态。这种状态下,人们可以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,超越生死轮回。3

在实践中,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意味着不要被外界环境所干扰,不要有太多的执念和期待。

只有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执着和偏见,才能够真正地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美好。


  1. 《金刚经》说什么,南怀瑾,2016.04,东方出版社 ↩︎

  2. 《六祖坛经》,慧能,2020.11,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 ↩︎

  3. 《六祖坛经讲话》,星云大师,2008.09,新世界出版社 ↩︎